Revit让画图提效的几个技巧

建筑师和建筑学生的提效技巧是不一样的。

学生作业就是一次性的表达,没有业主,不用提资,也不用协同;

而建筑师在真实工作中要面临需求变更,各方反提资,很多时间耗在沟通和协调上。

所以,就算在学生阶段积累了一身技能,成熟工作流谙熟于心,也未必能在工作时立于不加班之地。

工作时,每一个人都太想从繁琐的画图任务中解放出来了。

可处理图纸本来就是生产的最后一环,这种分工地位决定了我们无法安排其他劳动力帮助自己画图,就只能把精力放在画图提效上,所以就越来越专注研究各种软件技巧。

花式挖矿的技艺再娴熟,也成为不了煤老板。

无论再怎么高效的画图纸,工作对象终究是画图纸。

再完美的工作流,生产能力终归有瓶颈。

所以真正的提效,是要先把双手从生产线上拿开。

后面开始回答的Revit的提效技巧,是在以上几段话的前提下吧。这样我们在研究各种画图技能时,才不会过于沉浸和信仰这份画图手艺。

我常说revit是出图的机器,其实这个机器的核心,是由revit的「整合系统+视图系统+输出系统」构成的。

整合系统,说的是对各方图纸、各部分模型、多方信息的整合。

视图系统,说的是从图元标高生成的平面图开始,衍生出的立面、剖面、放大平面、详图等一系列视图。这一套视图系统就像一把多维度的刀一样,把整合好的内容切出想要的内容。

输出系统,是对生成内容的包装和分发,包括显示样式、导出dwg的图层映射、批量PDF等设定,输出系统就是成果的临门一脚。

下面按照这三个系统,从提效的角度说说几个技能点吧。

一、整合系统 | 多接口链接模型

看一下Revit对于链接文件格式的支持:

  • dwg是主要面向二维图纸的;
  • sat多用于导入Rhino;
  • skp自然就是SketchUp了。

模型整合进revit,是可以剖切后直接标注出图的,省去了导二维CAD的中间过程。

比如,我可以把Rhino的文件链接进Revit直接进行表达:

在Rhino中做好造型(自绘)

以sat的格式导入进Revit(自绘)

(自绘)

(自绘)

也可以把skp的模型直接导入进Revit,这里以一个实际的教堂项目为例:

Revit中的完整的模型(自绘)

其实是由多个建模工具的成果一起拼出来的(自绘)

剖面表达(自绘)

立面表达(自绘)

二、视图系统 | 多种视图的组合创建

平面、立面、剖面、放大平面、详图的创建主要就是下面这些命令。

在图纸中可以添加三维视图(支持透视相机和轴测相机),这样可以让三维视图和平、立、剖形成

视图系统一起表达一个设计。

(自绘)

(自绘)

当然灵活使用“三维视图”中的“相机”命令,可以生成剖透视。

(自绘)

三、输出系统 | 视图样板

出图前,我们总是要对各类型的图元进行显示的配置。比如剪力墙、结构柱的边缘线用粗线强调;家具、景观、卫生间洁具等用细线表达;轴网淡显,等等。

这些内容可以只设定一次,做成「视图样板」,然后反复“套”给其他同类型的视图,就可批量性的、高统一度的完成图纸表达。

这些内容还可以固化成设计公司的企业模板,不同的员工只是在完成整合系统和视图系统的搭建工作(建模、拼模、做视图),结果样式可以靠输出系统来统一控制。

所以不管是10年老员工,还是新进实习生,只要从一个输出系统的口子出,成果风格就是一样的。

四、输出系统 | 颜色方案

填色的主流方法是“导dwg进ps”,但对于要反复调整的,或者建筑面积很大的平面,手动填色其实是非人性的。在Revit中,「颜色方案」就是解决这类需求的。

我们可以先制定一套配色方案,然后调整房间对象的相应参数,颜色就自动显示了。

填好颜色后,打一个阴影显得更有层次感

基于房间来管理功能分区,得到的数据也可以更为精细。用明细表简单做处理,就能得到每一个功能分区所占的比例统计。

当然,整合系统、视图系统、输出系统展开来说,内容很多。